— 玫瑰永远灿烂 —

【杂谈】无意识的对待抑郁症患者是一种集体谋杀

鲜榨甘蔗汁:

舟底天光行:




  可能标题有些过了,但是我只是想用一种比较有力度的语言来唤起重视。乐乎对我来说是拯救我的地方,感谢所有给我安慰的人,近期我已经好了很多,戒掉了咖啡,学习计划回归正常,心态平稳。能够以平静的态度和大家说这个自己之前一直很怕的话题。




★首先是我为什么要谈。




今天下午看了非正式会谈里关于抑郁症的一期,才发现世界卫生组织所关注的全球性抑郁问题在中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关注。一组2015年的相关数据表明中国的抑郁症发病率在全球比是非常低的。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是一个幸福指数相当高的国家,相反,它只是证明这个病症在中国有多么的不受重视,有多少隐藏患者没有受到治疗。尤其是我生活在高三这样一个环境里,我根本不相信中国抑郁症发病率这么低的数据。




前阵子我们地方还有一个女生抑郁症自杀了,可是根本没有唤起任何群体对抑郁症的关注。我听到谈论她最多的是什么?




家长们认为她不孝,自私,没有考虑父母的感受。老师认为她自作自受,缺乏责任感,同学们聊的时候甚至当做笑柄,顶多是因为她的死怀疑自己有没有抑郁情绪,然后被父母批判为矫情转而一起把所有的不对归结为死者。




当然这并不是一个完全的态度,但这个态度是主流,尤其是父母层面。你有没有听过父母类似的话
“我每天就是为了你才活得那么辛苦,才有这么多白头发,你不考好成绩对得起我吗?”
“我没有你这么不争气的孩子。”
“你没有做到我想要的什么,我对你的教育真是失败。”
“她居然还记父母的仇,心里真阴暗,我怀疑她心态畸形。”




不知道别人有没有,但我确实是从小听这些长大的。可是作为子女,我们从来没有要求过父母一定要为我们如何。辛苦工作,赚钱养家,这是出于自愿和爱,而不是孩子的罪恶。




这种批判自杀孩子的普遍性不仅体现了很多未成年人对死者的生活经历的不尊重,更反映了最为敏感的一个物化子女的现象。只有当我们把一个人当成产品的时候,才会去评判他的优劣。




所以我要说,不是抑郁症的人,哪怕你是抑郁者的父母,你有什么资格去评判一个抑郁症患者的作为和是非。




★抑郁症离我们很近




有一个说法叫我们越了解一个人,我们会更有可能爱上这个人。既然不了解,那么我们需要了解。




我在前段时间有过抑郁症,我会突然流泪,持续五六个小时停不下来,自残,甚至想要自杀。痛苦的事情不想多说,我们就事论事。




一个抑郁症患者在发病的时候,和外界是完全隔离的。




我最痛苦的日子里,出于某种求生本能。我会抄写很多励志的鸡汤,逼迫自己和三次元朋友家人聊天。可是毫无用处,他们加重了我的心里负担。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及安慰方式让我更加痛苦,也让我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真的不等同于理解,甚至可能让我了解到更多的因为生活经历而导致的一些人与人之间不可磨灭的思维差异感。
可是出于交际的负担我还是会微笑感谢他们即便他们让我更加痛苦。




因为我没有抑郁症的概念,所以我单纯的认为自己只是学习压力。直到我发现我会因为很多其他的小事,甚至无缘无故而突然对世界充满绝望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出了问题。




人们总是对说自己是抑郁症的人充满了质疑感。好像没有一张医生的证明,那些说自己有抑郁症的人就是矫情。在知乎上,我看到大家对那些自残的人的心里状况分析是有这么一个说法。




叫做想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




我想说,没有人天生这么闲的慌。
我们每个人都没有因他人自卑而产生优越感的权利。
更没有因为一些自残之类的事情去谩骂侮辱别人的权利。




划伤自己不痛吗,满手是利器戳上的洞不痛吗?




如果不是因为痛苦到神经承受不了,谁会去伤害自己的身体?这种对身体的伤害其实是对精神的舒缓,只不过饮鸩止渴而已。




哪怕是那些张扬的把自残照发出来的人,他们不过是本能的希望在渺茫的虚拟世界得到一点安慰而已。




尊重他人的生活经历,思而后言,会挽救很多人的。




有人会说“这世界上除了生死没什么大事。”
“因为一点小事就那么纠结的人都是瞎矫情,我经历过的痛苦比她多我不照样很乐观。”




这种思想同样很可怕。




你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你目前是处于一个相对平和的生活状态,或者你的人生阅历已经积累到可以帮你抵抗一些痛苦了。
可是那些你所谓的只经历过小事情的抑郁者,她没有你那块坚实的盾。




所有的坚强只不过是柔软所生的茧,你有了茧,并不代表你有道德上的优越感去鄙视那些天生比你更柔软的人。只是因为他们更加脆弱而已。



评论
热度(531)
  1.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2017-08-28

531 蜉蝣I 州来道士  

标签

抑郁症